长治市人民医院胡文庆教授团队在全球“出圈”
5月8日至9日,第16届世界胃癌大会(IGCC)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胃癌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吸引众多全球胃癌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参与,优质研究将通过严格评审获得壁报展示资格。长治市人民医院胡文庆教授团队提交的研究——“经腹-左膈肌路径近端胃切除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的应用价值”,凭借创新性设计、显著的临床获益及可推广性,成功入选壁报展示环节,标志着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加食管下段切除后高位抗反流技术迈入国际前沿。

技术突破:
胸腔内Kamikawa吻合术技术要点
胡文庆教授团队针对近端胃加食管下段切除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漏等临床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抗反流重建技术,其核心要点包括:
1.三腔贯通视野优化
通过经腹-左膈肌路径,经食管裂孔打开左侧膈肌,实现纵隔、腹腔与胸腔三腔相通,不仅可以突破经腹食管裂孔路径的手术局限性,还扩大了经腹AEG手术的适应征。采用此路径,能够在避免传统开胸的损伤下,兼顾腹腔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同时,术中不需要大幅度的体位改变,降低了手术及麻醉的风险;尤其是经此路径既能充分保证食管切缘的安全性,又能够在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视野下完成消化道重建,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扩大了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适应征。
2.胸腔内Kamikawa吻合的优势
该术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抗反流机制和简化的手术操作。首先,通过构建人工贲门结构,模拟了自然His角的抗反流功能,形成了一个单向阀门,有效阻止了胃内容物的反流。这一设计即使胸腔内存在负压环境,也能有效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其次,该术式将管胃技术融入其中,通过类似胃管设计,进一步促进了食物的快速通过,减少了胃内容物在食管下段的滞留时间。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抗反流效果,还有助于维持胃的排空功能,减少术后腹胀和不适感。此外,双肌瓣对吻合口进行二次加固,显著提高胸腔内高位吻合的稳定性,降低高位吻合口漏及出血风险。

临床验证与未来展望
胡文庆教授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及多例临床验证,证实该技术安全易操作,且抗反流效果显著。接受该术式的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术后随访显示,无呕吐、反酸等症状,多体位造影检查证实吻合口通畅,且即使头低足高位也无造影剂反流。团队目前正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CT),进一步验证其远期疗效。
国际认可与学术贡献
此次研究入选IGCC壁报展示,意味着国际学界对中国高位抗反流技术的肯定。胡文庆教授长期致力于胃癌外科技术创新与规范化推广,曾多次在IGCC、韩国国际胃癌年会(KINGCA WEEK)、日本胃癌协会年会(JGCA)等国际会议发表改良Kamikawa吻合技术及胃癌外科标本规范化处理相关成果,推动我国胃癌诊疗技术国际化进程。


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理念,此次国际学术舞台的亮相,不仅为胃癌患者提供了“根治肿瘤”与“保留功能”兼得的优质治疗选择,更为我国微创胃肠外科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国际影响力。(来源:长治市人民医院)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