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安阳市已完成53名抗战老兵口述档案采集工作

时间:2025-09-08 10:22:00 浏览:0

口述光荣岁月 永铸赤子丰碑

——市档案馆高质量完成抗战老兵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纪实

安阳融媒记者 魏兰

通讯员 梁冉冉 王炯丹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光辉历史,守护不可再生的红色记忆,7月至8月,在市档案局精心指导下,市档案馆积极开展抗战老兵口述档案采集工作,通过录音、录像、文字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记录抗战老兵亲口讲述的参军、入党、战斗等经历,深入挖掘老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为抗战精神传承和历史研究留下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为确保采集工作顺利开展,市档案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对53名采集对象逐一精准核实,形成上下贯通、高效推进的采集网络;深化部门协同,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民政局、市党史研究室、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同步核验事迹材料,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专业培训,内容涵盖摄录规范、沟通技巧、史料征集等,全面提升团队业务能力。

面对采集对象年事已高、时间紧迫的挑战,市档案馆成立三个采集小组,每组配备摄像、记录、采访等设备、协调人员,同步分赴采集现场。同时,根据每位抗战老兵的革命经历、精神状态、居住环境等情况,制订“一人一策”个性化采集方案。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灵活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对身体欠佳的老兵,他们主动上门探望,合理安排录制时间,力争在老人状态最佳时完成采访;对无法自述者,他们提前与其原单位、所在社区沟通,积极搜集整理其抗战经历,并由家属代为叙述;对配合意愿不强的老兵亲属,他们耐心引导、真诚沟通,最终赢得理解与支持。

七八月的安阳热浪灼人,但采集工作并未因高温止步。每次采访结束,采集小组成员立即梳理当日采集资料,同步进行视频剪辑、音频处理与文字记录。大家深知,多完成一份口述档案,就为民族记忆多留存下一份鲜活的底稿。正是这份“抢救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采集小组成员在高温下以专业和热忱的服务兑现对历史的承诺、对英雄的致敬。

一段段口述,揭开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往事:蔡家坡伏击战的硝烟里,谷腾礼冒着纷飞炮火,冲向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在隐秘的抗日战线上,儿童团小英雄田佰英勇送鸡毛信,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勇敢与智慧,王雪俭扛起掩护地下工作者的重任,冒死与敌人周旋;在曲沟镇的敌我斗争间,送药小伙史隧山凭借身份伪装,摸清敌营据点,帮助部队一举歼敌;煤矿附近的煎饼馃子摊,工人陈汝秀用暗号帮助情报站站长传递消息……每一个故事,都是抗战史诗中不可磨灭的音符,在历史深处激荡着中国人永不屈服的铿锵回响。

“抗战老兵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与高效协调,也凝聚着全省档案系统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这些鲜活的口述档案,不仅丰富了抗战历史细节,更将烽火岁月中的英雄事迹与报国情怀,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传承的历史载体。这份承载着民族记忆与英雄精神的宝贵财富,值得代代传承。”市档案馆馆长韩党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53名抗战老兵的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累计录制视频超1000分钟,征集相关照片、实物50余件,并全部完成数字化处理。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