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餐桌:青岛“新农人”用直播激活乡村振兴


蓼兰镇条河崖后孙家村的黄瓜种植区。

任珈嬉姐弟在黄瓜大棚里直播。

任珈嬉(左)和市农业农村局青年先锋肖颂交流技术。
山海馈赠以物产,而人赋予其灵魂与未来。“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熠熠生辉,不仅源于其过硬的品质根基,更在于品牌背后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与一群群奋进的身影。在政策、产业与情怀交织成网的当下,“到乡村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青年“新农人”的不二选择,留住人、成就人、兴农村,在成长成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联新农”结对共建活动,在市局机关推荐遴选12名“90后”青年干部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在各区市推荐遴选12名“90后”农业青年从业者为“乡村振兴青年新农人”,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通”的原则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在思想理论共学、前沿领域共研、惠企政策共通、急难愁盼共商、互动交流共建等系列实践活动中,助力干部成长成才,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今起,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联合青岛早报推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联新农”结对共建专栏,展示“90后”青年群体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青春风采。
“19.9元/斤的城市货架,与0.8元/斤的田间收购价之间,差的从来不是味道,而是一条被打通的链路。”晚上7点,青岛市平度蓼兰镇条河崖后孙家村的蔬菜大棚里灯火通明,27岁的任珈嬉举着刚摘下的水果小黄瓜,对着直播间的镜头再一次重复这句话。
过去,这种产自平度蓼兰镇条河崖后孙家村的小黄瓜还只能等菜贩子开价;如今,它已跟着任珈嬉姐弟俩的直播走进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座城市,线上线下累计售出10万斤,复购率超九成。“逆行”回乡的姐弟俩,凭借一部手机、一场场直播,将父辈的汗水,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大学毕业“逆行”归田
2023年,任珈嬉还是一名月入过万的都市白领。一次普通的假期回家,她却看到了这样痛心的一幕:邻居地里的白菜因为菜贩子临时毁约,没有渠道卖出去,全都烂在地里。数月后,青岛写字楼里的任珈嬉收到父母寄来的水果小黄瓜。同事品尝后惊叹:“这么清甜的黄瓜,超市里根本买不到!”她特意寻至大型商超,发现三五根包装的同款黄瓜标价19.9元/斤。而在她的家乡,母亲正为地头0.8元/斤的收购价发愁,“今年黄瓜结得多,可这价钱连本钱都收不回。”冰冷的数字在话筒两端揭示出巨大鸿沟:从田间到餐桌,0.8元变19.9元。这让她意识到,原来优质农产品缺乏好的销售渠道才是农民丰产不丰收的真正原因;不是农产品不够好,而是好产品走不出田间地头。
不是土地不慷慨,而是好产品困在了信息与流通的孤岛。这两次的触动让任珈嬉想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她开始关注农业相关的信息,当“新农人”扶持政策如春风拂过齐鲁大地,任珈嬉觉得,机会来了。家乡的沃土清泉、父母坚守20年的生态种植法,正是破局的密钥。弟弟任叙杰指着村庄被晨雾笼罩的田埂分析:“咱村的水源、气候是孕育高品质黄瓜的摇篮,父母祖辈累积的生态种植经验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任珈嬉懂文案剪辑,弟弟敢直播销售,加上父母多年的生态种植技术,这组合让他们相信,农业不是苦差事,是能干出名堂的新事业。姐弟俩下定决心返乡创业,用自己的青年力量帮助家乡的黄瓜走出去。
品质直播唤醒“金土地”
2024年,任珈嬉返乡创业伊始,便遭遇了黄瓜滞销的困境。当时,尽管价格一降再降,但黄瓜仍无人问津。她当机立断,迅速注册了“平度农产品助农甄选”抖音店铺。在直播过程中,她结识了一位农业领域的主播,并与对方共同策划了一场直播活动。不到40分钟,便成功售出600多单,3000多斤黄瓜销售一空,不仅清空了自家的黄瓜库存,还将周边农户的黄瓜一并销售一空。
原本对她的返乡创业持怀疑态度的父母,在目睹了这场直播的成果后沉默良久,最终感慨道:“我们普通农民得赶多少个集才能卖出3000多斤黄瓜啊!”这次直播的成功,不仅让任珈嬉的父母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也让周围的人意识到,她并非在“瞎胡闹”。
任珈嬉深知,好产品也需要“会说话”。城市消费者远离土地,对“地里现摘”的新鲜概念并不熟悉。于是,她用镜头当“翻译”,拍摄清晨带着露珠的黄瓜、田间地头的稻壳,讲解消费者最关心的种植技术与安全问题,教大家如何辨别无激素、无保鲜剂的好黄瓜。
任珈嬉姐弟一直坚持生态种植,用稻壳改良土壤,用发酵鸡粪做底肥,用玉米作基质种黄瓜。虽然这种方式慢、累、成本高,但种出来的黄瓜清甜爽脆,不苦不涩,吃起来既安心又舒心。他们敬畏土地,用心建立信任,追求健康,消费者自有辨识力,舌尖和身体的感受最真实。他们想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久生意,靠品质赢得回头客,这份信任,比短期利润更值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他们的水果小黄瓜已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线上线下销售超10万斤,复购率高达90%。他们不仅卖黄瓜,还帮周边农户销售蓝莓、樱桃、西红柿、桃子等农产品。每当帮乡亲们卖出产品,他们比自己赚钱还开心。他们坚信:“做,就有机会;停,就彻底没戏。”土地不会辜负汗水,但更不会辜负真诚。这对姐弟用沾着露珠的镜头语言证明:当新技术拥抱老把式,当青年智慧深扎故土,丰产与丰收间那道天堑,终将成为通途。
品牌筑梦共富路
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创业后,任珈嬉和任叙杰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任珈嬉表示:“未来,我们计划结合‘农旅+教育’模式,开发采摘观光和农耕教育课程,打造生态农业园,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农业,是时代赋予他们这代新农人的机遇。任珈嬉和任叙杰凭借敢为人先的锐气,率先将直播带货引入家乡的农产品销售中,打破了传统渠道的局限。面对创业路上的荆棘,他们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质疑和失败成为常态,但他们始终保持定力,用行动和品质说话,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始终怀着赤诚之心,担当起回馈家乡的责任。任珈嬉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的潜力,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共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姐弟俩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以黄瓜为支点辐射周边农产品,以品牌效应为媒介,带动全村的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 链接 /
先锋联新农 结对共成长
任珈嬉、任叙杰姐弟扎根乡土,以“新农活”撬动“金土地”的故事,是青岛众多“新农人”逐梦田野、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他们的探索与成长,也印证了培育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青年力量对于筑牢区域农产品品牌根基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性地搭建了“先锋联新农”的桥梁。像任珈嬉、任叙杰这样充满活力但可能在政策解读、技术应用或市场拓展上需要更多支持的新农人,与来自市智慧乡村发展服务中心的青年先锋、助理农艺师肖颂这样的专业人才精准结对。肖颂在智慧农业平台建设、网络安全防护及标准化项目方面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和突出成果。他的专业视角与实践经验,正是新农人发展路上亟须的“外脑”与助力。
一场青年力量的“双向奔赴”,核心在于“共学、共研、共通、共商、共建”的务实行动。肖颂在结对后了解到任珈嬉姐弟在直播电商精细化运营、短视频内容创作技巧等方面有提升需求,结对单位迅速响应,积极链接资源,推荐并支持他们参加了“乡村英才计划”线上培训,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线上营销能力。同时,为了助力“水果小黄瓜”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积极推荐并邀请他们参与2025青岛农业农村促消费暨“青岛农品”进社区活动,让更多市民认可了源自平度蓼兰的这份清甜与品质。
未来,这种深度的结对共建将持续深化。围绕任珈嬉姐弟打造自有品牌、探索“农旅+教育”融合发展的蓝图,以及更多本地优质农产品寻求新出路的现实需求,结对双方将继续紧密协作,围绕“品牌打造、技术培育、渠道拓展”及AI赋能的“3+1”模式,以数字之力赋能乡土,共同探索农产品价值提升与高效运营的新路径。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滕丹宁 市农业农村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