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社区双向奔赴!青春力量托起夏日缤纷童年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摄影报道
7月14日上午,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8岁的萱萱举着刚做好的贝壳画,兴奋地向志愿者展示:“老师你看,我的‘海底世界’会发光!”一旁,几名孩子围坐在桌边,把五彩卡纸折叠粘贴,指尖翻飞间,彩纸变幻出莲花、蝴蝶等造型。

这是海兴社区“七彩假期”夏令营课堂的一个场景。7月10日—15日,海兴社区携手烟台职业学院志愿者团队,共同举办“七彩假期”夏令营活动。18名孩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启为期6天的快乐研学之旅,童真童趣与青春活力碰撞,交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校地融合新画卷。
从多彩非遗到绘画手工:课程表里藏惊喜
“本次夏令营采用‘积分兑换’机制,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累积分,排名前列者可优先获得名额,这样既保证公平,又调动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在本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海兴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艺颖介绍。

翻开夏令营课程表,内容令人眼前一亮:非遗翻花制作、名著导读、小超人运动会、贝壳画DIY、音乐会……“来上课的孩子大多在10岁左右,结合他们的年龄段和喜好,我们设计了‘动静结合’的课程,每天都有新花样。”志愿服务队队长荣衍腾边说边帮孩子们调整手工材料。这位建筑工程系的大二学生,已是第二次参与海兴社区夏令营,“去年带着孩子们折军帽、五角星,今年想带他们体验各种手工画。”

活动现场,贝壳画课堂创意十足。志愿者们提前收集了烟台海滨的牡蛎壳、扇贝壳、海螺壳等,孩子们用彩砂和荧光颜料创作“梦幻海洋”。“贝壳的纹路是大自然的画笔!”刘佳蕊小朋友小心翼翼地为贝壳贴上亮片。另一边,体育课上,志愿者用跳绳和呼啦圈设计出“障碍接力赛”,孩子们分组竞技,加油声此起彼伏。
手工扎染的彩色涟漪在布上晕开,橡皮泥捏出的甲骨文从指尖站成队列;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学剪纸,用彩泥捏出胖乎乎的月饼与汤圆;再加上翻飞成“孔雀开屏”的非遗翻花,整个夏令营就像打翻了传统文化的百宝箱,处处浸润着艺术气息。“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翻花,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成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于秋睿小朋友兴奋地告诉记者。
假期延迟返乡的背后:青春力量的坚守
中午12点,志愿者们匆匆扒了几口饭,又赶回活动室布置下午的课程道具。“一天忙碌下来,感觉并不轻松,但听到孩子们喊‘老师明天见’,就觉得值!”志愿者盖奕彤擦着汗说。

盖奕彤19岁,是烟台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的大一学生。性格活泼、笑容甜美的她,仿佛一枚明亮的小太阳,瞬间就能把课堂气氛点燃。“我非常喜欢和小朋友们相处,在夏令营中除了教手工课,还担任主持人,这对于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细心耐心程度,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盖奕彤的家乡在东营市,为了能够参与这次暑期夏令营,她特意选择留校,推迟了返乡计划。

此次夏令营是烟台职业学院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夏令营得到了建筑工程系学子的踊跃支持,前期报名的志愿者达到五六十名,我们对其进行层层选拔,最终遴选出12名性格活泼、经验丰富、多才多艺的学子担任志愿老师。”学院建筑工程系负责人任丽芳透露,学校7月初已放假,这些志愿者主动延迟返乡,有的还退掉了提前订好的车票。

据悉,学院志愿团队与海兴社区合作已有5年,构建了紧密的“教育联盟”平台。学院通过“专业+社区”模式,将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为推进“美好高新 幸福家园”建设贡献烟职青年智慧。例如,建筑工程系教手工课、经管系策划财商游戏、艺术设计系组织音乐会……学院至今已在海兴社区开展5期夏令营、1期冬令营,服务儿童超120人次。
这群“00后”学子用汗水和创意证明,青春不仅是书本里的诗和远方,更是扎根基层的担当与热忱。
“教育联盟”赋能基层治理:打造多元共赢格局
64岁的王新虎是海兴社区兴盛名仕城3期业主,也是一位热心的退休文艺骨干。每天上午8点半,他把8岁的双胞胎孙女送到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活动室,自己则去楼上的场地练合唱、学跳舞。“感谢社区为我们打造这么好的活动平台,一老一小都能乐得其所,真幸福!”王新虎感叹。

夏令营不仅搭建了成长平台,让孩子们在炎炎夏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乐土,更解了带娃家长的燃眉之急。“尤其是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假期带娃难,夏令营既让孩子学本领,又让家长安心上班。”王艺颖打开手机上的微信联络群向记者展示,夏令营开通了午间托管,中午时段家长无需接娃回家,只需点好外卖,在微信上打声招呼就行。
海兴社区周边学校云集,教育氛围浓厚。依托这一资源优势,社区成立了“教育联盟”,打造多元协同的家校社共育服务圈。目前社区拥有“建善筑远”“情系山海”“七星湖畔”等9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建构出“三个+”大学生社区实践模式,开展各类志愿活动80场。

记者看到,社区展板上记录着大学生们的足迹:陪独居老人聊天、带儿童做科学实验、参与社区卫生清扫、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大学生给社区带来活力,社区也给他们成长舞台。”王艺颖说,社区与高校的“双向奔赴”,正为基层治理打开新的可能。
夕阳西下,活动中心的玻璃窗映出暖橘色的光。志愿者们牵着孩子的手唱起《童心向党》,歌声飘向远处林立的高楼。这个夏天,青春与童真在海兴社区碰撞出温暖的火花,正如夏令营手册扉页所写:“用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责任编辑:信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