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氪|上市后光环褪去,布鲁可业绩变脸
作者 | 范亮
编辑 | 丁卯 黄绎达
8月22日晚10点,布鲁可财报姗姗来迟。
从布鲁可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数据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8亿,同比增长27.9%,经调整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6%。对比来看,布鲁可2024年的营收增速、经调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6%、702%。泡泡玛特2025上半年的营收增速、经调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4%、363%。
毫无疑问,无论与自身2024年的业绩相比,还是与同处类似赛道的泡泡玛特相比,布鲁可的这份业绩报告均未达到市场的预期。
业绩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布鲁可股价下跌超10%。而资本市场也仿佛具备未卜先知的能力,今年1月初港股上市后,在泡泡玛特的带动下,布鲁可股价年内最高涨幅超220%,市值一度接近500亿港元大关,但随后便一路回调至300亿港元市值附近,并在8月25日下跌至约250亿港元。
那么,布鲁可为何上市后业绩失速?公司现在是否依然高估?
低价产品增量不增收
2025年上半年,其核心产品拼搭角色类玩具销量同比增长96.8%,从0.56亿件跃升至1.11亿件,但同期营收增速仅为27.9%。
造成这一巨大差异的核心原因是低价策略。公司于2025上半年大规模推广零售价9.9元的“星辰版”系列,该系列销量高达0.49亿件,贡献了绝大部分的销量增长。若剔除此影响,布鲁可原有价格带产品的销量增速仅为11%左右。
布鲁可通过低价产品下探价格带、扩大受众的战略由来已久。早在2023年,公司就曾推出19.9元的“星光版”产品;2024年末,又以9.9元的变形金刚“星辰版”切入市场,并迅速将该产品线扩展至奥特曼、假面骑士等多个IP。布鲁可淘宝旗舰店显示,其目前在售一款名为英雄总动员星辰版的端盒产品(内含12只),随机提供包括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在内的3个IP的小型拼搭积木产品
然而,低价策略的风险在于可能侵蚀原有高价产品的市场份额。但布鲁可依然积极推行此策略,背后原因可能指向其终端销售存在压力。
一个关键指标印证了这种压力: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已从2024年最低的28天持续攀升至2025上半年的75天。考虑到布鲁可以经销模式为主,并无大规模囤货需求,这一指标的抬升尤为值得警惕。作为对比,以直营为主的泡泡玛特同期存货周转天数已从130天降至87天。因此,布鲁可存货水平的异常提升,很可能反映出其产品在经销商层面的流转速度不及生产预期。
这可能源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在IPO阶段可能存在向经销商压货的情况,导致经销商库存偏高;二是零售端销售遇冷,经销商进货意愿减弱。如果实际情况属于前者,那么待经销商消化库存后,布鲁可的存货压力也会大幅减轻,公司业绩还会继续回到增长轨道。

图:布鲁可存货周转天数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另从毛利率角度看,拓展低价格带产品也影响到了布鲁可的毛利率水平。2024年,在公司开始自建产能+销售规模大幅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下,布鲁可的毛利率达到52.6%。步入2025年,布鲁可产品在销量层面继续大幅提升,公司毛利率相较2024年却下滑超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其9.9元的低价产品毛利率可能也低于其他价格带产品。
此外,成功IPO后,布鲁可在2025上半年签署了13个新IP,并推出273个SKU,而截至2024年底时,布鲁可共计682个SKU。因此,布鲁可SKU大幅扩容后带来的模具相关的折旧压力也影响到了公司的利润水平。
从传导路径看,成本/费用项中,布鲁可折旧共0.53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模具相关的折旧同比增长200%。无形资产摊销(主要为IP)共0.33亿元,同比增长120%,二者增速均远高于营收增速,合计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6.43%,而2024年同期则为3.54%,因此低价产品毛利率偏低,同时公司SKU大幅增长而收入增速偏低,导致未能有效摊薄折旧、摊销费用,是公司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布鲁可业绩不及预期主要还是原有价格带产品增长缓慢,新增的低价格带产品未能有效带动收入增长所致。

图:布鲁可成本费用构成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36氪整理
海外业务具备想象力
尽管布鲁可整体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不及市场预期,但公司这份财报也依然具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海外业务在高速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布鲁可海外的营业收入累计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倍,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8%。对比来看,泡泡玛特在2021年实现海外营收破亿,当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总营收比例约为2%,可见布鲁可在海外的业务进展还是十分迅速。
海外分地区来看,北美市场增速最高,2025上半年布鲁可在北美的营收为0.43亿元,同比增长超20倍,而泡泡玛特同样也是北美市场增速最高。布鲁可在财报披露,美国、印度尼西亚是海外市场中收入最高的两个国家。

图:布鲁可海外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36氪整理
根据中邮证券,布鲁可在欧美市场的价格带主要位于80-300人民币区间,代表产品为变形金刚,主要面向成人收藏玩家,销售渠道主要为亚马逊和玩具反斗城;东南亚地区产品定位与国内类似,覆盖价格区间19.9-50元,代表产品宝可梦,渠道主要为711等便利店。
从这一角度看,布鲁可在海外主要销售的是较高价格带的产品,从这一角度反推,前文提到布鲁可原有价格带产品的销量增速约为11%,这其中的增速推测主要为海外业务贡献,剔除掉9.9元产品后,布鲁可在国内业务的销量增速可能要低于11%。

图:布鲁可海外产品布局 资料来源:中邮证券,36氪整理
如何看待当下的估值?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若简单地将上半年约3.2亿的经调整净利润进行年化处理,其全年利润约在6.4亿元的水平,对应的动态市盈率(PE)仍在35-40倍区间,与泡泡玛特处于相似的估值水平,这意味着市场对布鲁可未来的业绩增长依然抱有期待。
在这样的估值水平上,两家公司都必须用未来的业绩来证明其价值:
泡泡玛特需要证明,在Labubu这一爆款IP取得巨大成功后,其增长势头具有可持续性,而非昙花一现。布鲁可则需要证明,IPO后出现的营收增速放缓只是短期调整,公司的长期增长逻辑(即全人群、全价位、全球化的产品扩张战略)并未被破坏。
从时间点来看,市场对两家公司的“考验期”也有所不同。对于泡泡玛特,凭借上半年的强劲表现,完成2025全年的高增长目标几乎没有悬念,真正的关键在于其2026年能否维持增长。然而,布鲁可的压力则迫在眉睫。如果公司无法在2025年下半年拿出更具说服力的业绩增速,以回应市场对其增长放缓的担忧,那么其估值将面临持续的下行压力,当前的调整可能尚未结束。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