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戏台》全员演技过关,唯有一人是败笔,演技浮夸让人出戏
陈佩斯,这位曾经在春晚舞台上凭借独特幽默给无数观众带来欢声笑语的人物,告别春晚后,毅然决然地扎进了话剧圈,开启了新一轮的艺术探索之旅。那时的他,面对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前途一片迷茫,谁也不知道他能否在这全新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然而,扎实的基本功成了他最有力的武器,他的台词功底深厚,每一句说出来都铿锵有力、吐字清晰,表演更是酣畅淋漓,能迅速把观众带入到情境之中,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他创作的首部舞台喜剧《托儿》在北京小剧场试水期间,就引发了观演热潮。那小小的剧场里,六十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观众们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陈佩斯的期待,早早地来到剧场外排队等候,只为能抢到一张入场券,去欣赏这场喜剧盛宴。《托儿》的成功,无疑给低迷的话剧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同时也让陈佩斯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坚定了继续在艺术道路上深耕的决心。

但陈佩斯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未完成的心愿,那便是还给观众一张电影票。时隔 27 年,他带着作品《戏台》强势复出,这一亮相,便引起了业内业外的广泛关注。就连前春晚导演哈文都发文称赞:“《戏台》真好。” 这部作品可不单单是一部简单的喜剧,它蕴含着对阶级的深刻讽刺,对人性的细腻剖析,值得观众反复品味、咂摸其中的韵味。有人评价说:“别人拍的是喜剧,陈佩斯拍的是自己被‘过江’的前半生。” 从选角上就能看出陈佩斯眼光独到,他挑选的一众演员,从姜武、杨皓宇到儿子陈大愚、余少群,个个都演技在线,为影片贡献出了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戏台》中的精彩演绎众生相
余少群在影片中饰演 “凤小桐”,他将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当戏服上身,那举手投足间便韵味十足,恰似弱柳扶风一般,身姿婀娜又带着一种古典的柔美。尤其是挥舞水袖时,那动作如行云流水,每一次摆动都饱含韵律,仿佛那水袖有了生命,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令人看得如痴如醉。而在剧情发展到 “凤小桐” 得知 “蓝大师” 有特殊爱好后,余少群把人物内心的绝望与决绝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见他越过栏杆,没有丝毫犹豫,眼神中透着对这污浊世间的失望,毅然决然地纵身跳河,那一瞬间,他仿佛与角色融为了一体,真真切切地把这个人物给演活了。他在每一场戏里,无论是细微的动作,还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眼神,都倾注着对表演的热爱,已然达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

姜武一出场,便自带强大气场,将军阀那种霸气威猛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旁人见了,都会忍不住心生忌惮。可这个角色又并非只有单一的凶猛一面,他还有着滑稽的一面,当他跪在地上大哭求学时,那强烈的反差感让人忍俊不禁,硬是把一个反面人物诠释得呆萌可爱,多了几分别样的韵味,让观众看到了这个角色的丰富层次。

陈大愚作为星二代,身上顶着外界更高的期待与要求,起初大家都对他持有怀疑态度,觉得他可能是扶不起的阿斗。然而,他却在影片中给观众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饰演的徐明礼,那表演有腔有调,滑稽的样子竟和年轻时的陈佩斯有着几分相似之处。陈大愚精准地拿捏住了角色双面派的个性,将对上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对下颐指气使、嚣张肆意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完美呈现出来,为整部片子贡献了不少笑点。他在表演时,那唯诺的神态,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面对下属时则瞬间挺直腰板,眼神中满是傲慢,活灵活现地塑造出了这个复杂又有趣的角色。

陈佩斯自己在影片中也稳定发挥,塑造出了一个世俗、斤斤计较的班主形象,这与现实中坚守傲骨、不忘初心的他截然不同,可谓是一次不小的突破。他在戏里,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那皱起的眉头、急切的言辞,把班主的那种小气、计较的性格特点展现得十分到位,让观众看到了他演技的多元性。

黄渤饰演角色引争议
在这一众精彩的演绎中,黄渤所饰演的 “大嗓儿” 这个角色却引发了争议。“大嗓儿” 本是一个从底层走出来的小人物,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在生活中受尽了委屈,常常被人当作笑话看待。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戏台,摇身一变成为了 “假霸王”,实现了从现实中的委曲求全到戏台上闪耀时刻的巨大转变,前后反差极大。这类小人物的角色,原本是黄渤擅长的舒适圈范围。

在形象装扮上,黄渤确实下了功夫,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那衣服上的补丁缝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缝补了多次的,透着生活的窘迫;梳着随意的发型,头发有些凌乱地散落在额头,显得十分土气,整体形象符合角色设定。但在演技方面,却让人感觉有些别扭。他一咧嘴,一皱眉,观众似乎就能轻易猜到他接下来要做什么,表演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也不知是不是戏演得多了,进入了一种 “疲态”,从 “大嗓儿” 这个角色身上,很难看出该有的狡黠灵动。恰恰相反,时常会让观众不自觉地跳戏,脑海中会联想到他在 “极挑三精” 里的形象,那种颇具头脑、灵活善变的感觉,让人一看就觉得是在刻意表演,而本该有的憨厚老实也显得很不自然,一旦被观众看穿了表演的痕迹,整个表演的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再看 “大嗓儿” 这个人物,其命运的底色实则是悲凉的。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大环境下,他就如同狂风中的一株小草,只能随风飘摇,毫不起眼,好不容易有了偶然的机会实现蜕变,从无人重视到万众瞩目,从穿着 “破衣烂衫” 到披上 “华丽戏服”,可这一场如梦般的改变能维持多久,谁都无法预料。在一众老戏骨的精彩演绎衬托下,黄渤的表现稍显逊色,也难怪有人觉得若是换掉他,整部影片的整体效果或许能更上一层楼。
黄渤演艺之路的变化与思考
回顾黄渤的演艺生涯,刚出道时,他可是被众人称作 “天才演员” 的存在。那些别人捉摸不透、难以驾驭的角色,到了黄渤手里,他总能一点就通,凭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精湛的演技,将角色塑造得鲜活生动,成功撕碎了 “非科班演员” 的标签。像在《生存之民工》《民兵葛二蛋》等作品中,他塑造的混不吝的草根形象,真实又接地气,一下子就吸引了无数观众,收获了大量粉丝。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外界开始出现了 “黄渤演啥都像自己” 这样的评价。或许是因为他频繁登上综艺舞台,在综艺里展现出的个性太过鲜明,过度消耗了演员身上那层神秘的滤镜,使得观众在看他演戏时,很难再将角色与他本人剥离开来。就如李保田所说:“大众忘不掉生活中的你,很难接受艺术中的你。”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渤似乎也有些急于证明自己,甚至一度去接了一些被观众认为是 “恰烂饭” 的作品,比如《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在这部剧中,剧情显得十分悬浮、不接地气,角色设定也让人难以信服。黄渤饰演的边亮,明明事业平平、颜值一般,却总有一个又一个美人主动扑上来,旧情人甚至苦等二十几年,横跨大半个地球只为和他结婚,这情节实在是不合情不合理。而黄渤在表演时,似乎也游离在角色状态之外,时常一言不合就开怼,演技也跟着下滑,或许就是因为他与 “边亮” 这个角色差距太过显著,导致他迟迟无法真正代入角色,表演效果不尽如人意。

影视艺术的世界里,演员们的成长与变化总是备受关注,而如何在不同的角色中保持突破与成长,是每一位演员都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他们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演艺方向。